高效可回收多酸复合型催化剂制备、调变及深度脱硫催化性能研究

高效可回收多酸复合型催化剂制备、调变及深度脱硫催化性能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20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4198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燃料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燃烧后产生的SOx,其中最主要的是SO2。S02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形成酸雨的直接原因。酸雨会造成树木死亡、粮食减产、水质酸化、建筑物腐蚀,进而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燃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燃烧后的生成物会使汽车尾气转化器中的催化剂中毒,进而影响了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发挥,导致汽车尾气中三种主要有害物质HC、CO、NOx的排放量增加。鉴于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燃烧所产生的危害,世界各国对燃油中硫含量的标准越加苛刻。因此,生产低硫“清洁燃料”已成为必然趋势。在燃油硫化物去除的众多方法中,氧化脱硫(oxidativedesulfurization,ODS)以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无需氢源、工艺流程简单、脱硫率高、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燃油脱硫的研究热点之一。杂多化合物(HPCs)以其独特的晶格结构及催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氧化脱硫领域。本文通过多种途径,制备出具有深度脱硫催化活性的高效可回收杂多化合物复合型催化剂,综合运用FT-IR、XRD、ICP-OES、TEM、VSM、TGA-DSC、元素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同时对各催化剂脱硫性能作出系统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以六种金属盐和磷钨酸为原料制备了Keggin结构杂多酸盐Mx/nH0.6PW(Zr0.6H0.6PW、Al0.8H0.6PW、Zn1.2H0.6PW、Feo.gH0.6PW、Ti0.6H0.6PW和Sno.6Ho.6PW)和Alx/3H3-xPW(AIPW、Al0.8H0.6PW、Al0.5H1.5PW、Alo.3H2.1PW和Al0.1H2.7PW)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XRD和DSC/TGA表征。催化剂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均具有极佳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各催化剂对模拟油品中二苯并噻吩(DBT)的催化活性大小顺序如下,不同金属原子取代的杂多酸盐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Al0.8H0.6PW>Ti0.6H0.6PW>Zr0.6H0.6PW>Sn0.6H0.6PW>Fe0.8H0.6PW>Zn1.2h0.6PW。不同铝原子和氢原子配比的杂多酸盐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Al0.5H1.5PW>Al0.8H0.6PW>Al0.3H2.1PW>AIPW>Al0.1H2.7PW。其中,Al0.5H1.5PW的催化活性要高于磷钨酸(HPW),确定Al0.5H1.5PW为最佳催化剂。并研究了以Al0.5H1.5PW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燃油催化氧化萃取深度脱硫技术。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模拟油品质量的0.25%,O/S为10,催化剂与过氧化氢预接触8min,反应温度60℃,初始硫含量为500ppmw的条件下,反应到180min时,已几乎检测不到含硫化合物的存在。此外,催化剂用于真实汽、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稳定汽油脱硫完成后再进行3次连续萃取,硫含量从350ppmw降至11.2ppmw,脱硫率达96.8%。催化柴油脱硫完成后再进行3次连续萃取,硫含量从350ppmw降至8.9ppmw,脱硫率达97.5%。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效率未见明显降低。二、通过置换反应,将适宜的有机阳离子与杂多阴离子组装成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型催化剂。本文合成了三种有机-无机杂化型催化剂,分别为:[π-C5H5NC16H33]3[PO4(WO3)4]、[π-C5H5NC16H33]3[PO4(WO3)4]和[π-C5H5NC16H33]3[PO4(WO3)4],经FT-IR分析以上三种有机-无机杂化型催化剂均具有Keggin特征结构。考察了这三种有机-无机杂化型催化剂在氧化脱硫体系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这三种有机-无机杂化型催化剂脱硫活性顺序为:[π-C5H5NC16H33]3[PO4(WO3)4]>[π-C5H5NC16H33]3[PO4(WO3)4]>[π-C5H5NC16H33]3[PO4(WO3)4]。以[π-C5H5NC16H33]3[PO4(WO3)4]为最佳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燃油催化氧化萃取深度脱硫研究。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即催化剂用量为占模拟油品质量的0.25%、O/S为10、温度50℃、催化剂与氧化剂分别加入反应体系中,即反应时先将催化剂加入反应体系,然后迅速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进行脱硫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噻吩类含硫化合物被氧化难易顺序为:DBT>4,6-DMDBT>BT>TH。证明了氧化脱硫反应中,噻吩类硫化物氧化活性难易程度,不但受其本身硫原子电子云密度影响,还受到硫原子周围的空间位阻效应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反应至180min,催化剂对初始硫含量500ppmw的模拟油品中硫化物催化脱除效率可达99.9%。催化剂经三次再生,循环利用,对DBT的脱除率仍可维持在99.2%左右,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此外,将催化剂用于稳定汽油、催化柴油的脱硫实验。在脱硫完成、萃取后,均可将初始硫含量为350ppmw的真实燃油硫含量降至15ppmw以下,满足美国环保局(EPA)的低硫燃油标准。三、通过离子交换法,将杂多化合物的阴离子固定在不同种类的离子交换树脂上,制备出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体的杂多化合物复合型催化剂,分别为:HPW/D296、HPW/D201、HPW/D081、HPW/DOO1-CC和HPW/201×7,研究了上述催化剂对模拟油品中DBT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催化脱硫活性顺序为:HPW/D296>HPW/D201>HPW/201×7>HPW/D081>HPW/D001-CC。以HPW/D296为最佳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燃油催化氧化萃取深度脱硫技术。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占真实燃油质量的2.70%、O/S为28、温度60℃和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为8min,反应至180min,催化剂对初始硫含量为500ppmw的模拟油品中DBT的脱除效率为93.5%,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再生催化效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对四种真实燃油的脱硫效果。结果显示催化剂对真实燃油的催化脱硫率顺序为:稳定汽油>催化柴油>-10号柴油>直馏柴油。随后,又对稳定汽油和催化柴油脱硫前后的质量(酸度、密度、水溶性酸碱、铜片腐蚀、机械杂质、辛烷值或十六烷值)及收率进行探讨,发现精制后的稳定汽油的辛烷值和柴油的十六烷值都有小幅提高,从而使燃油的安定性增强。催化剂对稳定汽油的脱硫率为85.1%,收率为96.5%;催化柴油的脱硫率为84%,收率为98.0%。四、制备并通过FT-IR、XRD、VSM、TEM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可磁分离杂多化合物复合型纳米催化剂HPW/Fe3O4-SiO2,并将其用于燃油深度脱硫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典型的“枣-核”型核壳结构,催化剂粒径在300nm左右。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催化剂用量为占模拟油品质量的4.0%、O/S为20、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为8min和温度70℃下,催化剂对初始硫含量为500ppmw模拟油品中DBT的催化脱除效率为99.4%。此外,催化剂用于真实汽、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稳定汽油脱硫完成后再进行3次连续萃取,硫含量从350ppmw降至12.8ppmw,脱硫率达96.3%。催化柴油脱硫完成后再进行3次连续萃取,硫含量从350ppmw降至10.2ppmw,脱硫率达97.1%。催化剂在强磁场的吸引下,可从反应体系中迅速分离,且具有极好的再生催化性能。五、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中空SiO2微粒,并将其氨基化后负载磷钨酸(HPW),最终制得氨基化中空Si02磷钨酸复合型催化剂NH4PW-SiO2,并对催化剂进行了N2吸脱附、FTIR、XRD、SEM和ICP-OES表征。研究了以NH4PW-SiO2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乙腈为萃取剂的燃油催化氧化萃取深度脱硫技术。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硫比、催化剂与氧化剂预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模拟油品质量的1.0%,O/S为15,催化剂与过氧化氢预接触4min,反应温度60℃,模拟油品初始硫含量为500ppmw的条件下,反应到180min时硫含量降至3.0ppmw,脱硫率达99.4%。催化氧化萃取时的脱硫率比单纯萃取时的脱硫率高45.1%,催化脱硫效果十分显著。此外,催化剂用于真实汽、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效率未见明显降低。六、研究了典型噻吩类有机硫化物单组分模拟体系的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发现各有机硫化物的表观反应级数均为一级,且表观活化能顺序符合:DBT>4,6-DMDBT>BT>TH。并通过FT-IR动态监测过氧基团-0-0-的伸缩振动峰变化,探讨了催化氧化脱硫机理。结果表明,Keggin结构杂多酸(盐)催化剂或固载型Keggin结构杂多化合物复合型催化剂首先被H2O2氧化为强氧化性的过氧阴离子{PO4[WO(μ-O2)(O2)]4}3-,再通过过氧阴离子的强氧化性,将具有富电子的硫化物氧化成砜,通过萃取剂乙腈萃取脱除。
【作者】刘日嘉;
【导师】王睿;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环境工程,2014,博士
【关键词】氧化脱硫;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燃油;

【参考文献】
[1]来林.冬季两项运动员运动自信心及其相关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硕士.
[2]许兆新,郝燕玲.2变量约束的挖掘查询优化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06:191-192+229.
[3]李智磊.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马义明.拉萨地块早白垩世火山岩古地磁学和年代学研究对亚洲南缘的古地理限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2013,硕士.
[5]曹超操.公共当局海难救助与海上强制救援行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2014,硕士.
[6]陈.合资合营物流服务模式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硕士.
[7]王丽娜.济南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研究[D].山东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8]徐晓华.光并行计算及其在图像处理和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05.
[9]刘立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平台搭建及业务设计[D].吉林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10]蓝仑山.保荐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2004,硕士.
[11]李宇阳.附加菱形消能体系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12]刘羽熙.Vectran纤维的光老化行为及其防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3]张艳.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14]宋志勇.移相全桥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4,硕士.
[15]王月宣.钒(Ⅴ)、铝(Ⅲ)络合物的吸附伏安法研究[D].湘潭大学,分析化学,2003,硕士.
[16]卓克垒,王春风,孙东,徐攀攀,陈玉娟.碳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化学会:,2014:1.
[17]孟东利,孙金华,杨少军,JamilMemon,王超,耿建新.碳纳米材料组装结构制备及功能化应用[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中国化学会:,2014:1.
[18]陈莲英.脉冲激光法制备纳米铜、钨及其SBS杂化材料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4,硕士.
[19]赵树波.通化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与肠道病毒71型的应用[D].吉林大学,免疫学,2013,硕士.
[20]张海光.面向质量的差压式真空注型工艺及系统研究与实现[D].上海大学,2011.
[21]王连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类介质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D].大理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13,硕士.
[22]刘杰.我国刑法中的典型包庇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法律,2003,硕士.
[23]舒叶,刘锐,张胤,马晓华.两步法制备镍掺杂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J].电池,2011,06:301-303.
[24]常笑丛.氧化物基复合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
[25]林曰钿.高炉入炉料自动计量装置[J].冶金自动化,1980,05:7-11.
[26]李志磊.栗原小荻诗学思想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文艺学,2013,硕士.
[27]张成民.本安型磁力起动器保护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3,硕士.
[28]杜宇建.可控震源信号发生器研制[D].吉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4,硕士.
[29]郭家义.个性化最新资料快报服务系统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03:64-66+75.
[30]龚超.论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构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法,2014,硕士.
[31]石心耀.车载实时路况信息接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32]贾进.基于JavaEE的统一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33]武倩.基于林盘保护视角下的现代农庄景观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34]李倩.改进的层次型移动IPv6切换方案[D].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35]李洋.我国文化产业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36]韩金澎.中国当代法官职业思维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2,硕士.
[37]易春燕.风速与风电功率预测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2013,硕士.
[38]孙婷婷.15例耐药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妇产科学,2012,硕士.
[39]钱小磊.基于实验的镁合金本构模型及其在轧制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0]易璇.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美德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41]严佳祺.和谐社会视野下安全管理工作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2]肖克见.水压力和轴力联合作用下常态混凝土的断裂试验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结构工程,2013,硕士.
[43]赵妍.机电学院财务查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44]王文瑞.宝钢炼钢生产实绩整理系统[J].冶金自动化,1988,05:37-40+44.
[45]安盼盼.论构图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
[46]叶震.基于突发事件下的不同可靠性指标融合的路网可靠性分析[D].长安大学,交通工程,2014,硕士.
[47]蒋晨.面向应用服务的科技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D].安徽大学,计算机技术,2014,硕士.
[48]李艾藤.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49]顾艳艳.汉语背景下横纵轴上的心理时间线[D].河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2012,硕士.
[50]张迎军.三维T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

相关推荐
更多